云南同志娱乐频道
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人物之张北川
2009-12-30 09:46:8 来源:中国新闻周刊 编辑:知雨 作者: 点击: 评论: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
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

“我只是个符号”

在很多同性恋者看来,张北川最大的贡献则是创办了一本杂志——《朋友》。

这本诞生于1998年初的杂志,最早记录的大多是他与各地同性恋者的书信往来。他说,“我想通过它来引导他们走上健康的生活道路,最终达到控制艾滋病在我国蔓延的目的。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本应是朋友,也应当是手挽手走向未来的朋友。于是取了这个名。”

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《朋友》已成为影响同性恋者最多的健康教育读物。

美国专家曾在中国对300位同性恋者调查,发现有49%的人看过《朋友》。如今,这本内部杂志,已被包括国家图书馆、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在内的世界多所图书馆所收藏,成为研究中国同性恋人群的重要资料。

虽然,张北川谦虚地认为“这个事情是很多人做起来的,我只不过是个符号”,但业内没有人忽视他的贡献。

2000年,英国贝利·马丁基金会将首届年度奖颁给了张北川,以表彰他在中国为艾滋病教育、预防和关怀做出的突出贡献。这一奖项称赞他的工作“让人看到了光芒,因为他鼓舞了周围的人”。

2007年7月,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北京向张北川颁发特别奖项,奖励他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所起到的领导作用,同时获奖的还有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彼得·皮奥特博士说,这两位获奖者一直站在中国艾滋病防治的前沿,而张北川的工作却是在默默无闻的最基层。

对于这些奖,张北川更愿意理解为是“一种支持的信号”,而不是个人的荣誉。他说,当下同性恋者受到的各种歧视,“对我也是一种折磨”。

在他调查的1100名男同性恋者中,60%的人感到极度痛苦,34%有过强烈自杀念头,10%有过自杀未遂行动,38%的人遭到过侮辱、性骚扰、殴打、敲诈勒索……

他说:“如果我们用歧视同性爱者推向边缘,导致的只能是仇恨和报复,遭殃的不还是整个社会吗?”

人物简介:

张北川,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、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。张北川原是一名皮肤科医生,1990年代后期主要工作转向艾滋病防治,尤其是同性恋问题的科学研究。

1994年,张北川出版我国有关同性恋的首部理论专著——《同性爱》。1998年创办对男男性接触者的健康干预项目《朋友通信》。张北川被称为“中国同性恋研究之父”,因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被认为有“卓越贡献”,2000年张北川获艾滋病领域著名奖项——英国的“贝利·马丁奖”。

言论:

“我曾是个书呆子,是个医生,是个信奉技术的人,从事艾滋病研究遭遇的歧视与困难让我更体会了什么叫边缘,什么叫弱势,对研究对象有了更深的体会。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一种危险:一旦把研究边缘人群的学术界人士划入边缘,我们就丧失了遏制艾滋病的希望。”——张北川

3页 上一页 [1] [2] [3] 

上一条:
下一条:
发表评论
姓名:
标题:

..:彩云之南.::.同心飞扬.::.:. 云同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© 2001-2011 yntz.Net yntz.cc 滇ICP备05001819号 同志交友
云同网客服及广告联系: QQ 10407470    微信:10407470 Email:mywebbox@tom.com  
云同聊天室管理:QQ 10407470     管理登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