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从书中来看,贾芸一开始是跟贾琏关系密切,后来借助贾琏才跟宝玉搭上了关系,第二十四回中:
见过贾母,出至外面,人马俱已齐备。刚欲上马,只见贾琏请安回来了,正下马,二人对面,彼此问了两句话。只见旁边转出一个人来,“请宝叔安”。宝玉看时,只见这人容长脸,长挑身材,年纪只好十八九岁,生得着实斯文清秀,倒也十分面善,只是想不起是那一房的,叫什么名字。贾琏笑道:“你怎么发呆,连他也不认得?他是后廊上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。”宝玉笑道:“是了,是了,我怎么就忘了。”因问他母亲好,这会子什么勾当。贾芸指贾琏道:“找二叔说句话。”宝玉笑道:“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,倒像我的儿子。”贾琏笑道:“好不害臊!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,就替你作儿子了?”宝玉笑道:“你今年十几岁了?”贾芸道:“十八岁。”
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,听宝玉这样说,便笑道:“俗语说的,‘摇车里的爷爷,拄拐的孙孙’。虽然岁数大,山高高不过太阳。只从我父亲没了,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。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,认作儿子,就是我的造化了。”贾琏笑道:“你听见了?认儿子不是好开交的呢。”说着就进去了。宝玉笑道:“明儿你闲了,只管来找我,别和他们鬼鬼祟祟的。这会子我不得闲儿。明儿你到书房里来,和你说天话儿,我带你园里顽耍去。”说着扳鞍上马,众小厮围随往贾赦这边来。
这一段,真把宝玉的浪荡公子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。虽说贾芸是比自己晚一辈的侄子,年纪上却比自己大个四五岁,可宝玉却戏称他像自己的“儿子”,换了其他人,肯定觉得这是对自己母亲的侮辱,但身处劣势的贾芸当然不敢愤怒,还得高高兴兴地领这个情,自愿给宝玉当“儿子”。这既说明了贾芸的势利心,也说明了宝玉的放诞无礼,可见宝玉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那么彬彬有礼的,尤其是对待男人的时候!
贾芸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,大观园中的文学社团“海棠诗社”便是因他所送的两盆白海棠而得名,可见这个贾芸亦有诗缘,如同亲自为宝玉登梯爬高张贴“绛芸轩”三字的晴雯一样,绝不会是个落了俗套的庸人,八十回后必定有他大展身手的文字。但现存的一百二十回全书中,后四十回续书作者把贾芸的性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,刻画成了忘恩负义的奸角,成为贩卖凤姐女儿巧姐的“奸兄”之一,实际这存在着严重误解。
脂评手抄本《 石头记 》中,点评者曾多次点到贾芸日后的“义举”,给予这个人物充分的肯定。脂砚斋曾点评贾芸,说他堪比《 水浒传 》中的“杨志”,是落魄的英雄。醉金刚倪二借钱给贾芸一段,庚本也有畸笏眉批:“醉金刚一回文字,伏芸哥仗义探庵。”另外,庚辰本第二十四回亦有批注:“孝子可敬。此后来荣府事败,必有一番作为。”而此“孝子”,正是比“父亲”贾宝玉还大四五岁的贾芸。而贾芸的这个“芸”字,是指芸草,古文本中曾有“芸草可以死而复生”的传说记载,而贾芸正是一剂让贾宝玉日后死而复生的良药。而且,从红楼前文来看,贾芸这个人虽然一心巴结向上,甚至会不顾颜面趋炎逢迎,但这不过是为生计所迫,实际上这个人还是颇有侠义心肠的,否则不会让市井豪侠倪二倾囊相助。按今天的话来说,倪二是个地痞级人物,但作者对这个人持着十分肯定的态度,说他是“义侠”,是个市井中的英雄,能被这样的市井侠客看重的人,可见贾芸不是个俗人,亦不会是日后的忘恩负义之人。
《红楼梦》真本八十回后,贾府大厦倾覆,家破人亡,宝玉被囚禁在狱神庙中,贾芸开始发挥起重要作用。“狱神庙”是封建时代设在监狱里的庙堂或神案,供奉的是“狱神”,故而得名。当时的习俗是:罪犯刚押入狱中时,或判刑后起解赴刑前,都要祭一下狱神。这个“狱神”也有人事变动之说,明朝之前,“狱神”为皋陶,到了清初则换成了萧何。当然,在“狱神庙”的文字中,皋陶还是萧何,都不是主角儿,主角儿是贾芸、小红、茜雪等人!那时的贾芸和小红应该已经结婚,这对夫妻不忘旧恩,联合茜雪、倪二等人救出了贾宝玉以及凤姐等重犯,算得上起死回生的大作为了!宝玉的这个“儿子”终究是没有白认!
说到这里,有些读者会觉得纳闷:贾宝玉只不过是个“富贵闲人”,富家公子能有什么大不敬,最终沦落到重刑犯的地步呢?难道只是因为他是贾府中的男性后代吗?既然如此,为什么同样身为男性后代的贾兰却安然无事呢?
我们都知道,贾政对于儿子贾宝玉态度不仅冷淡而且恶劣,作为父亲,又是常年宦海浮沉的官员,当然明白作为臣子,言行举止的重要性,宝玉不讨父亲的喜爱,原因是多方面的,其中一条,便是他“言论自由”的个性,贾宝玉心中多有人人平等、重女轻男等思想,而且没有任何政治觉悟的他,经常发些疯癫之语,做些疯癫之事。贾家盛时,一般人当然不会与之计较,但日后家族面临了危机,墙倒众人推,难免不会成为贾家政敌攻击的武器,可见,贾宝玉必定是受了自己当年那些“歪理邪说”的连累,成了重罪犯人。
这绝非妄自猜想,清代禁止言论自由的制度到达了顶峰,之前的各代,虽然朝中也常有奸佞作梗,但国家制度却都是鼓励言论自由的。清代时,府学县学都有明伦堂,在每个明伦堂里都设有一块横躺着的石碑,称为“卧碑”,上面刻有禁令:第一,生员不得言事;第二,不得立社结盟;第三,不得刊刻文字。明令禁止知识分子的言论自由,顺治时期著名的文人金圣叹就是因为触犯了禁令而被杀头的!所以说,《 红楼梦 》也是一部浓缩的历史,红楼诗社中的一干才女,实在比朝中那些迂腐官员聪慧,当然,读者的眼光是如此,但在统治者眼中却是大。有这样的儿子,贾政不能不提心吊胆,而这些正是贾宝玉日后遭难的根源!如若不是贾芸等人的仗义相救,贾宝玉也许早上了“断头台”!
一开始,宝玉跟贾芸的几次交往中,对贾芸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尊重和好感,甚至不如对待蒋玉菡这样的优伶戏子。但在那时候的贾芸眼里,宝玉是有用处的,至少将来有用处。可到了最后,宝玉非但没有帮上贾芸的忙,反而是贾芸救下了宝玉,也算得上一场荒唐剧了。但同时,这也是对于富贵人家的一种抨击,有钱财未必有善心,能救人命的也未必全是权贵之人。于故事结尾处回头再看前事,不由引人一泪!
来源:摘自 《非常品红楼:经典名著解析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