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1999年,女足勇夺世界杯亚军,那时青训体系滑坡已有征兆。2001年,全国女足青训会议,各地基层教练上报“人才短缺”的军情,时任足协女子部主任的朱和元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,并语出惊人,“女排今天就是女足明天”。
而今,U17、U20失去世锦赛资格,国家队也丢掉了世界杯名额,女足运动遭遇“严冬”,而这一切恶果正是源于女足青训体系的衰败。
难言之隐
带女足比男足难,带青年女足比带青年男足更难。个中原因早已成为圈内公开的秘密,那就是愈演愈烈的“同性恋”问题。
什么性格的女孩适合足球运动,其实圈内还是有比较统一的说法,大家普遍认为男孩性格的女孩更乐意投身到足球运动,而且成才的几率更高。所谓男孩性格,无外乎就是外界俗称“假小子”的女孩,天生好动的性格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,让她们具备足球运动员的基因。不过,什么事都有两面性,“假小子”固然具备一定的天赋,但特立独行的性格也给球队管理带来了“麻烦”。
实际上,“麻烦”就是指“同性恋”的问题,因为性格等特殊原因,同性恋这一被外界避讳的行为在女足圈内并不被排斥,甚至都成为公开的秘密。即便在中国女足或者是世界其他国家的女足队伍中,也存在类似的问题,这方面国内媒体也有报道。但鲜为人知的是,在女孩青训过程的成长阶段,这种特殊的行为方式也是普遍存在的,这与其他女子项目多少有些不同。“好几对,晚上也不睡觉,影响别人休息。”一位球员就透露过她们队的“秘密”,“教练采取过类似分屋居住等诸多强制措施,但效果并不明显,晚上熄灯后就跑一起去了,转天早操前再跑回各自屋里,谁说也没用。”这位球员口中的“秘密”虽然是个案,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。记者在调查一支青年女足球队时,就得到了“至少4、5对”的惊人答案。更有甚者,一支北方球队还出现过两名女球员因为争抢“男友”而在宿舍里上演了大打出手的闹剧。更为忧心的是,“麻烦”球员中总能看到主力球员的身影,而场下这种相互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关系带到场上时,无疑给球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。“谁和谁好在场上一看传球就知道了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”一位女球员的话,透露出些许的无奈。
确实,在谈论女足青训问题上,同性恋的行为是无法回避的,但球队的管理上确实存在“难以启齿”的尴尬。据了解,一些青年女足球队为了控制这一不良现象的蔓延,一度采取过规劝“麻烦”球员离队的方式,但给出的解释都是“技术能力不够”等能拿到桌面的话来回避敏感问题。有意思的是,国内一位资深教练好不容易争到国字号女足主帅的美差,但干了几个月便以个人原因挂印而去。后来得知其辞职原因并非能力问题,而是因为无法处理队员之间的暧昧关系,导致这位主帅萌生去意。“女足就有这样的特殊性,不能摆平此事就无法取得好的成绩。”一位长期从事女足工作的资深教练坦承,带女足比男足难,带青年女足比带青年男足更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