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故事3 通信三年苦求女儿
最终平静接受事实
“同语爱女”编辑组曾收到四封特别的信。这是一位新疆少数民族父亲与身为“拉拉”(女同性恋)的女儿从2005年2月到2008年5月间的书信来往。这位有着多年党龄、生活在边陲小镇的父亲,惊奇地收到女儿写的信,女儿坦承自己爱上了女孩。
他在第一封回信中,痛诉自己的全部希望都掉进了无底的悬崖,努力说服女儿不要违背人类“男女搭配,生儿育女”的繁衍规律,苦苦哀求“骑我脖子的小宝贝儿,我多想有一天,我的外孙也能骑到我的脖子上?难道你就不能给爸爸一个机会么?”
第二封信,父亲意识到自己给女儿造成了痛苦和伤害,但也要求女儿以优秀的成绩完成学业,希望“自己有一个受人尊敬、受人爱戴的女儿”。
经过多次通信,最后一封信,父亲接受了事实,发现女儿仍然是自己的女儿,并没有变,没有违法,也没有做不道德的事,事业上很出色,仍然热恋着同性。“只要她是不违背道德的,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爱护,给其生存发展的空间。”
专家
同性恋者
声音被压抑
中山大学中文系性别平等研究专家宋素凤博士指出,目前认为,同性恋者在人群中所占比例为3%~10%,有些人据此认为围绕同性恋者产生的各种问题属于“少数派问题”,无足轻重。宋素凤反驳称,一个社会不能以人数多寡来判断问题是否具有重要性,“更不能因为觉得人少,就抹杀对每个人的尊重和对权利的保障”。
同性恋者“被迫沉默”
有些人认为同性恋者群体很神秘,离自己很远,殊不知身边熟人就有可能是被迫隐瞒身份的同性恋者。“正因为他们的声音在人们的漠视、歧视中被压抑住了,发不出来,才会让你有‘这个话题很遥远’的错觉。”宋素凤认为,同性恋者亲友群体也有“被迫沉默”的问题。
同性恋者常有孤独感
“同性恋在社会中属于少数,而‘出柜’的同性恋者目前在这个群体中又属于少数中的少数,同性恋者常有孤独感,‘出柜’同性恋者的亲人也是孤独的!”吴幼坚阿姨表示,太少人敢来代表这个群体发出声音,很多人都对抛头露面存有顾虑。她希望通过举办恳谈会,利用这种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形式,“抱团取暖”来消除同性恋者父母的孤独感,促进家庭和谐。
数字
热线开通4个月 接听电话258个
去年6月,国内第一个同性恋亲友支持团体——广州同性恋亲友会在广州成立,随即创办了由同性恋者母亲吴幼坚主持的免费咨询热线020-37611068,每周一、三、五晚上10时至次日凌晨1时开通。开办4个多月以来,已接听电话258个,为同性恋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。
咨询者来自新疆、西藏等地,远在美国、意大利等国的留学生也致电热线寻求向父母“出柜”的策略。这次有三四对参加恳谈会的同性恋者家庭,正是在吴阿姨的鼓励下才实现了向父母“出柜”的过程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