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曾子墨:同性恋,对于当今社会来说,依然是一个倍受争议甚至有些忌讳的话题。当你注意到那些生活在你周围的同性恋者时,你会发现他们通常受到的是他人的令眼相待,更不要说公开自己的同性恋身份。但是,在广州有这样一个人,她不是同性恋者,却频频亮相于各大媒体和公众的视野内,公开宣传和支持同性恋。她高调支持的背后有着哪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?对于外界的种种非议,她又抱有怎样的态度?
吴幼坚(博客),一位普通的母亲。得知儿子是同性恋后,她毅然在媒体发表支持,成为中国第一个公开的同性恋妈妈。
同性恋儿子出柜 妈妈说:只要知道这不是错事,坏事,丑事 就没事
曾子墨:怎么得知儿子的性倾向的?
吴:是他自己告诉我的,很多人都以为是我发现,观察什么的,其实不是,因为我没有想到儿子是,所以我不会去想。哎,他这些爱好或者细心,比较细腻,重感情这些,或者不爱玩枪炮这些,就会是什么同性恋,我没有想到这些,是他主动告诉我的。
曾子墨:告诉你的时候,儿子有多大?
吴:19岁吧。
曾子墨:他一定告诉过您,是什么促使他对您说出这番话?
吴:他不是说事先想好了,我今晚一定要向母亲“出柜” ,那个时候他是准备高考,每天晚上复习功课,完了也比较累的时候,我就到他房间去跟他说说话,聊聊天,我就说我最近有什么事什么事,然后他可能觉得,妈妈这么信任他,他就有一点点冲动,他后来就说,妈妈,你那么信任我,你把什么话都告诉我,我也有一些话想告诉你,那我就由着他说吧,完了他说,你有没有想到,我是喜欢男孩子的呢,然后就陆陆续续就说,就等于是“出柜”了。
吴幼坚眼中的儿子从小就特别细心、重感情,母子俩的关系也一直十分密切,吴幼坚努力和儿子做朋友,儿子喜欢男孩子的表述让她有些意外,但很快就坦然接受。在同性恋圈子里,“出柜”是指他们向周围的人公开身份,在中国,迫于社会环境,只有很少的同性恋者选择了“出柜”。
曾子墨:那一点儿意外都没有吗,毕竟听到别人是同志和听到自己儿子的性倾向,肯定是不一样的。
吴:稍稍有一点意外就是,我没想到他是。但是我因为我知道同性恋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,所以他是就是了呗。说完了当天晚上已经比较晚了,然后就说好吧,那你就睡觉吧,我自己就呼呼大睡了。
吴幼坚生于1947年,成长经历也没有特别之处,是什么原因让她能够坦然地做一位同性恋妈妈呢?今年61岁的吴幼坚是广州一家杂志社的副社长,她说她最崇尚的就是尊重各自的生活自由,彼此理解,这本吴幼坚1993年出版的写真集或许可以作为她观念的一个注解,画册中最为经典的就是一张正面的,近似体操动作的裸照。她希望用这种方式鼓励普通人自我意识的觉醒,包括出镜支持儿子、写博客。
曾子墨:那天晚上睡得特别好,早上醒来呢,想到这件事了吗?
吴:想到了也不觉得怎么样,我是过了好几天才告诉我先生的。
曾子墨:为什么要等几天呢?
吴:因为不觉得有什么很大的事情,所以我过了好几天以后,在吃饭的时候才随意地跟我先生说,儿子告诉我说他是个同性恋者,然后先生说,他现在还小,还没定型的,可能过几年就会变的。
曾子墨:作为同性恋的母亲,这个身份很特殊吗?
吴:比较引人注目吧,因为很少人这样,可能是算是第一个吧,而且我听李银河老师说的是,好像在现在为止,她在别的地方,都没听说过,也没碰到过。
曾子墨:您之前对同性恋的了解是什么?
吴:我只是个普通的母亲,所以我对这方面的知识,仅仅明确的就是同性恋不是病,既不是生理上的病,也不是心理上的病,然后我就说,不是坏事,不是丑事,不是错事,你确认了这三点,就没事,我就这么说的。
曾子墨:所以有人会说,普普通通,其实就像生活当中有左撇子一样。您也会这么看吗?
吴:是啊。
这是吴幼坚的儿子郑远涛,今年28岁,自由撰稿人,现在生活在北京。2004年12月1日,世界艾滋病日,郑远涛用阿涛的化名接受了广州电视台的采访,为同性恋者艾滋病预防项目做公益宣传。
曾子墨:好多人都没有勇气出柜,远涛为什么可以做到?
吴:他当时第一次在报纸上那个标题就是:我觉得我有责任。他就很强调责任,因为他比一般的孩子要幸运,就是难得父母都理解和支持。他可能觉得既然那么多人都不敢站出来,又需要有一些人站出来,20来岁的时候,还是热血青年嘛,他觉得应该,那他就出来,事先也给我们说了一下。
妈妈和儿子 都勇敢的向社会“出柜”
曾子墨:事先跟您说的时候,您和孩子的父亲理解吗?
吴:理解,我们觉得你有这个条件你就出来,他说我要接受报纸采访,电视采访,用真名实姓,我们说可以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