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摘要: 在宿主与环境的综合作用下,已有28年人类生活史的艾滋病病毒,其重组变异日趋“猖狂”。
作者:任荃
在宿主与环境的综合作用下,已有28年人类生活史的艾滋病病毒,其重组变异日趋“猖狂”。在昨天举行的上海科普大讲坛第二讲上,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终身教授康来仪透露,目前,艾滋病病毒在全球的重组变异亚型多达40多种,其中大多数在我国有分布,这给艾滋病的临床诊断和疫苗研制带来了相当困难。
变异向来是病毒的生存法则,凶险的艾滋病病毒也不例外。全国艾滋病病毒分布状况调查显示,在1996年—1998年间,某种单一亚型占艾滋病病毒种类的一半以上,重组变异亚型较少;到了2001年—2003年间,该单一亚型比例降至29.1%,而重组变异亚型高达50.2%。
重组变异的加速与艾滋病感染传播途径的变化密切相关。康来仪指出,目前,我国新发艾滋病病例以性传播为主,感染比例逐年上升。据全国艾滋病病情哨点监测显示,1985年—2005年的20年间,性传播感染者在艾滋病病例总数中不到10%;去年,这一数字上升到45.8%。这其中,男性同性恋者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高危感染人群。
病毒的耐药性也不断显现。全国艾滋病病毒耐药率监测表明,2004年—2005年,早期和后期一线治疗方案的耐药率分别为20.9%和1.6%;2006年—2007年,两大治疗方案的耐药率分别上升至25.7%和9.2%。耐人寻味的是,不同药物之间竟然出现了交叉感染。比如,一种名为TDF的艾滋病治疗药物在我国尚未使用,就已在实验室中表现出10.2%的高耐药率。
“病毒无需护照,也用不着签证,即可周游全国,环游世界。”康来仪幽默的话语意在向听众传达一个严峻的事实——流动人口将成为艾滋病传播的桥梁人群,长期的流行因素广泛存在。对此,康来仪一再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。“到目前为止,天花是唯一一个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。牛痘的故事告诉我们,战胜传染病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。”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