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故事中的人物出场的时候是1996年,那时候他正好18岁。如果你想看完这个故事,那么先就请记住他的名字,小雷。
不过我第一次也没有记住他的名字,当然原因也不怪我,你们看看镜头就明白了。生活仿佛真的就是故事,而编写故事的导演也永远是那么蹩脚,他安排剧中的两位主角相遇的场景仿佛千年不变:一个人抱着一摞厚厚的资料,急匆匆的走出房间,一出门就和另外一个人狠狠的撞了一下,资料散落一地,两个人忙不迭蹲下去捡拾,然后四目相对,然后一人道歉,然后两人就认识了。
1996年的那一幕中,我就是那位抱着资料的忙碌者,而小雷是就迎面撞人的冒失鬼,不幸的是,我们相撞以后,情节并没有按照导演的设计发展。我抱着的那一摞厚厚的东西不是资料夹,而是一堆稿件,整个大学校园里文学爱好者送来的各自稿件,一张一张的,散落成一地雪花。我们两个根本来不及四目相对,就在满地找牙了。更为不幸的是,相撞的场地是五楼的走廊,楼高风大,一阵风吹来,有那么十来张就飞出走廊外,飘飘荡荡,悠闲自在的向楼下舞蹈而去,急得我差点叫了起来。而小雷在把他手里的稿件塞到我手上,当机立断的对我说:“你看着它们飘落的地点,我下楼去捡!”
镜头切换,接下来的场景是,一个人在五楼焦急的双手挥舞,另一个人在楼下东奔西走,五楼和一楼之间是不断飘落的雪花。
场景一点都不美。
我后来才知道,小雷是学体育的,身高一米七八,难怪五楼的稿件都还没飘到一楼,他就已经在一楼等待了。体育特长生,速度可是经常锻炼的项目,另外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身高腿长步子大!
对于这样一个冒失鬼,我完全没有心情去问他的名字,除非造成了重大损失,我要去追究他的责任。所以在小雷和那些稿件又飞一般的速度出现在五楼的时候,我关注的焦点就只有那些稿件是否完整了,然后我要把这些稿件带到责编室去,那里我的同事已经帮我打好了中饭,我们要边吃饭边审核稿件,准备新一期的校报出刊。
我没有时间在这个突发事件上纠缠不休。
所以小雷在说对不起的时候,我的身影离他已经有五步远了。出于礼貌,我还是回头看了他一下,看见他讨好的,歉意的笑,高高的个子,牙齿很整齐,很白。
这就是第一印象。
接下来的校园生活,仍然是忙碌。除了功课学习,还有大量的校园社团活动,人际来往。此外,我还身兼大学校报的责任主编,每个星期出版一份校报,每个月出版一期校园文学杂志。1996年还没有网络,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还是面对面,口语交谈,所以我就在不同的脸庞之间切换。那时候,文学的气氛还很浓,整个中国社会都还洋溢着厚厚的文学味道,社会上有大量的文学杂志,生活中有一大批立志献身文学的爱好者,因此在大学这个文化圈子里,有很多志同道合者,有很多话题交流,我们的校园生活忙碌而充实。
现在很流行很红火的那个韩寒,好像也就是那个时候出道的吧。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人把他立为现代的鲁迅了。
|